我相信,許多人都沒聽過「鑰句」這個詞,因為這不能算是很普遍、常用的句子,甚至只是特定人用的特定術語。沒意外的話,這個詞似乎只有基督徒在使用,是用來抓住聖經裡的那個點,也就是像是鑰匙一樣可以打開整段話的句子。還有一個詞是「鎖字」,,這詞過份吹毛求疵,後面我們會略略提到。
在這裡我們先談一下聖經的背景,這裡我們並想非真的想要討論聖經,無論是它的正確性或優美性,所以某些部分我們會直接剪掉略過,就像很久以前的電剪處一樣。
使徒保羅被公認為當時最有學問的學者,我這裡說的學問非單指神學(當然,在神學他絕對是的,整個基督教的神學基礎幾乎都是他建立的),這公認指的也不單是猶太人,更包含了那時整個西方世界加上統治者羅馬人……事實上,保羅的國籍就是羅馬人,不是買來的,而是一生出來就是。
保羅最出名(也是唯一留下來的)就是那十三封書信了,這批書信幾乎有著一個共同格式,就是遵循著從西臘哲學家柏拉圖、亞理斯多德以降,希望以「理性歸納演繹」的方式來概括解釋宇宙範疇之初。所有書信幾乎都遵循著一個方式進行著:「大前提、小前提、結論」。
從保羅書信中我個人認為他是浪漫的,他寫的雖然是議論文,但大概是因為文人個性吧!他的書信總是被包裝得相當優美,維持著聖經裡一貫的優美文體(邱吉爾說,他之所以能寫出得諾貝爾文學獎的文章,只因為熟背了《詩篇》)。因此要如何找出保羅這大思想家到底想說些什麼,變成了無數基督徒們這兩千年來的煩惱了,也就是找出每篇書信,每個段落裡的那個「鑰句」。
讓我們先從閱讀談起,一篇「真正」的文章絕對是有一個(含)以上的「重心」的,閱讀的人就算是熟背了這篇文章,但若沒有抓住重心,整個的閱讀就毫無意義——甚至反而會發生危險的誤導,誤導自己與誤導別人。
一篇文章基本上是以「鑰句」為中心點發展出來的。
我們第一遍閱讀通常是採取較隨性的方式,基本上,我們甚至不確定這本書是否適合我們繼續花時間閱讀完畢。經過訓練的人,通常在第一次閱讀後就能捉住個模糊印象,然後在第二、或第三次閱讀時確定了「鑰句」的位置,之後的閱讀就輕鬆了,因為你已經掌握了那把通行作者內心的鑰匙了啊!
在寫作上,「鑰句」也是極為重要的。在一般浪漫型態的書寫中,我們會先有一個大綱,這大綱的重心被表達出來後就成為了全書的「鑰句」。章有章的鑰句,段落有段落的鑰句,而句子裡的重心則被稱之為「鎖字」。這些鑰句依著層次彼此成為主從,然後又可能因為多線進行就出現了多重鑰句,到最終時共同的匍匐在一個鑰句之下。
不要懷疑,就算是那樣厚的一本聖經也只有一個鑰句,與一個鎖字。那鑰句是:「你要盡心、盡性、盡意愛主,你的上帝。這是誡命中的第一,且是最大的。其次也相倣,就是要愛人如己。」而鎖字是:「愛」
我很少看到現在人可以寫出不出錯的議論文了,這讓人相當擔心。通常從小學的作文開始老師就教我們寫議論文,例如「我的志願」。但越是文筆好的,似乎就越鄙夷這種基本功夫,他們急著想要飛上枝頭,寫出像無名氏先生那種意識流的文章,打暈自己也順便打暈四周的人。
我們談談議論文的極限,也就是公文。公文非常重要,因為在有生之年我們多少得接觸到社會——在公司業務、政府機關往來、法律文件等等,用的多是公文。
在習寫公文上我吃了許多苦。基本上,公文格式是將所有議論文的美麗詞藻通通脫掉,它唯一只有三個要求:「簡單、明瞭、確實」。
通順絕對是必須的,所以標點符號與正確分段被要求的非常嚴苛,文具精簡到不能再精簡,公文裡幾乎是沒有形容詞存在的位置,出現副詞?你想死啊!你的主官管或收文單位的同仁或下級或民眾,他們一點都不想欣賞美學,他們只希望能在最短時間裡知道你想幹嘛,並且能不出錯,像是心意相通似的「完全」瞭解。
因此整篇公文基本上就都是鑰句了。
最早(我不知道現在如何,因為公文始終在朝著精簡再精簡的方式進行著)我接受通文訓練時,公文稿的格式是這樣的:「主旨、說明、擬辦」,而簽呈則是:「主旨、說明」。
我嘗在另一篇文章寫過我第一次寫公文的笑話,在寫完一支原子筆的水,並弄破了我右手中食指的皮後,我約略大致瞭的解了什麼才叫「文章的重心」。在標準的公文中是不可以有任何包裝的,想說的話意見多以「一、二、三、四……」給條列出來,若是條與條可以合併那就一定要合併。
一般稿費是按字計酬,公文則是比誰寫的字少,意義不失。這是種相當高深的學問,但卻被許多人嘲笑……有時感覺不知道誰才是該被嘲笑者。
一篇不出錯的文藝創作該也是依循著這個法則,先出現鑰句,然後再將其用隱藏起來,「在它的東邊安設基路伯和四面轉動發火焰的劍,要把守鑰句的道路」。於是這種隱約就增加了無限的懸疑與可看性,同時也可以多騙上百倍的稿費。
文藝創作要是以公文方式表達,那便是個笑話,但你不可能全都是夢幻,不切實際的把一切建築在風中。巴哈,這位偉大的音樂家同時也是當代最偉大的管風琴調校師,他對管風琴的理解遠超過當時帶任何一位工匠。邏輯的基礎是必要的,這讓你的文章能生根穩穩地紮在地上,不致飄搖。
但若你只想要讓人立即理解你的話,也就是想把話給說清楚、講明白不致發生誤會,我建議你還是寫出條列以及舉例說明會方便許多。保羅寫的書信是錯誤教學,他太偉大了,不要以為他能寫出的你也能寫得出;並且,別人會費心在他文章裡找鑰句,但他們可能只會丟掉你的文章,然後回床上繼續保養眼睛。
如果在條列後,別人依舊是無法抓住那顯而易見的鑰句?那麼就告訴他不用費心尋找了,那一、二、三、四……條就是鑰句。
如果有人不想跟你討論鑰句,他想要跟你談的是你議論文中其他的東西,比如「請鑑核」好還是「請鑒核」好(別訝異,這兩字在公文上是常有爭論的)?那麼他最好先請他先聲名「離題」,因為他雖是跟你討論這篇文章,但卻不是在討論你真正要說的「主題」,如果不加上「離題」二字,整個的議論就會成為一個包裹。
在現在的網路討論中這種離題現象常會發生——大多數是因為錯認鑰句,抓不住重點;但有時則是因為某種特殊因素,比如:「你的句子用的過份強烈」。這裡像「你的句子用的過份強烈」裡反對的只是「句子強烈」,並不是反對所有主題,但是若不聲明「離題」,這反對就一股腦的將所有議論都包起來通通反對,這就是所謂的包裹。
中國人一向有個超級大包裹,也就是「名不正則言不順」。
許多的離題討論事實上有其必要,但是在欠缺了一個「離題」聲明後,這討論就成了混亂,甚至被倒楣的冠上陰謀。這種包裹手法常被運用在議事運作中,許多政治人物喜歡「故意離題,且不小心忘記聲明」來包裹整個案子。這是屬於較高深的辯論技巧,不是我們這要談的。
謬西 2003.08.03
在這裡我們先談一下聖經的背景,這裡我們並想非真的想要討論聖經,無論是它的正確性或優美性,所以某些部分我們會直接剪掉略過,就像很久以前的電剪處一樣。
使徒保羅被公認為當時最有學問的學者,我這裡說的學問非單指神學(當然,在神學他絕對是的,整個基督教的神學基礎幾乎都是他建立的),這公認指的也不單是猶太人,更包含了那時整個西方世界加上統治者羅馬人……事實上,保羅的國籍就是羅馬人,不是買來的,而是一生出來就是。
保羅最出名(也是唯一留下來的)就是那十三封書信了,這批書信幾乎有著一個共同格式,就是遵循著從西臘哲學家柏拉圖、亞理斯多德以降,希望以「理性歸納演繹」的方式來概括解釋宇宙範疇之初。所有書信幾乎都遵循著一個方式進行著:「大前提、小前提、結論」。
從保羅書信中我個人認為他是浪漫的,他寫的雖然是議論文,但大概是因為文人個性吧!他的書信總是被包裝得相當優美,維持著聖經裡一貫的優美文體(邱吉爾說,他之所以能寫出得諾貝爾文學獎的文章,只因為熟背了《詩篇》)。因此要如何找出保羅這大思想家到底想說些什麼,變成了無數基督徒們這兩千年來的煩惱了,也就是找出每篇書信,每個段落裡的那個「鑰句」。
讓我們先從閱讀談起,一篇「真正」的文章絕對是有一個(含)以上的「重心」的,閱讀的人就算是熟背了這篇文章,但若沒有抓住重心,整個的閱讀就毫無意義——甚至反而會發生危險的誤導,誤導自己與誤導別人。
一篇文章基本上是以「鑰句」為中心點發展出來的。
我們第一遍閱讀通常是採取較隨性的方式,基本上,我們甚至不確定這本書是否適合我們繼續花時間閱讀完畢。經過訓練的人,通常在第一次閱讀後就能捉住個模糊印象,然後在第二、或第三次閱讀時確定了「鑰句」的位置,之後的閱讀就輕鬆了,因為你已經掌握了那把通行作者內心的鑰匙了啊!
在寫作上,「鑰句」也是極為重要的。在一般浪漫型態的書寫中,我們會先有一個大綱,這大綱的重心被表達出來後就成為了全書的「鑰句」。章有章的鑰句,段落有段落的鑰句,而句子裡的重心則被稱之為「鎖字」。這些鑰句依著層次彼此成為主從,然後又可能因為多線進行就出現了多重鑰句,到最終時共同的匍匐在一個鑰句之下。
不要懷疑,就算是那樣厚的一本聖經也只有一個鑰句,與一個鎖字。那鑰句是:「你要盡心、盡性、盡意愛主,你的上帝。這是誡命中的第一,且是最大的。其次也相倣,就是要愛人如己。」而鎖字是:「愛」
我很少看到現在人可以寫出不出錯的議論文了,這讓人相當擔心。通常從小學的作文開始老師就教我們寫議論文,例如「我的志願」。但越是文筆好的,似乎就越鄙夷這種基本功夫,他們急著想要飛上枝頭,寫出像無名氏先生那種意識流的文章,打暈自己也順便打暈四周的人。
我們談談議論文的極限,也就是公文。公文非常重要,因為在有生之年我們多少得接觸到社會——在公司業務、政府機關往來、法律文件等等,用的多是公文。
在習寫公文上我吃了許多苦。基本上,公文格式是將所有議論文的美麗詞藻通通脫掉,它唯一只有三個要求:「簡單、明瞭、確實」。
通順絕對是必須的,所以標點符號與正確分段被要求的非常嚴苛,文具精簡到不能再精簡,公文裡幾乎是沒有形容詞存在的位置,出現副詞?你想死啊!你的主官管或收文單位的同仁或下級或民眾,他們一點都不想欣賞美學,他們只希望能在最短時間裡知道你想幹嘛,並且能不出錯,像是心意相通似的「完全」瞭解。
因此整篇公文基本上就都是鑰句了。
最早(我不知道現在如何,因為公文始終在朝著精簡再精簡的方式進行著)我接受通文訓練時,公文稿的格式是這樣的:「主旨、說明、擬辦」,而簽呈則是:「主旨、說明」。
我嘗在另一篇文章寫過我第一次寫公文的笑話,在寫完一支原子筆的水,並弄破了我右手中食指的皮後,我約略大致瞭的解了什麼才叫「文章的重心」。在標準的公文中是不可以有任何包裝的,想說的話意見多以「一、二、三、四……」給條列出來,若是條與條可以合併那就一定要合併。
一般稿費是按字計酬,公文則是比誰寫的字少,意義不失。這是種相當高深的學問,但卻被許多人嘲笑……有時感覺不知道誰才是該被嘲笑者。
一篇不出錯的文藝創作該也是依循著這個法則,先出現鑰句,然後再將其用隱藏起來,「在它的東邊安設基路伯和四面轉動發火焰的劍,要把守鑰句的道路」。於是這種隱約就增加了無限的懸疑與可看性,同時也可以多騙上百倍的稿費。
文藝創作要是以公文方式表達,那便是個笑話,但你不可能全都是夢幻,不切實際的把一切建築在風中。巴哈,這位偉大的音樂家同時也是當代最偉大的管風琴調校師,他對管風琴的理解遠超過當時帶任何一位工匠。邏輯的基礎是必要的,這讓你的文章能生根穩穩地紮在地上,不致飄搖。
但若你只想要讓人立即理解你的話,也就是想把話給說清楚、講明白不致發生誤會,我建議你還是寫出條列以及舉例說明會方便許多。保羅寫的書信是錯誤教學,他太偉大了,不要以為他能寫出的你也能寫得出;並且,別人會費心在他文章裡找鑰句,但他們可能只會丟掉你的文章,然後回床上繼續保養眼睛。
如果在條列後,別人依舊是無法抓住那顯而易見的鑰句?那麼就告訴他不用費心尋找了,那一、二、三、四……條就是鑰句。
如果有人不想跟你討論鑰句,他想要跟你談的是你議論文中其他的東西,比如「請鑑核」好還是「請鑒核」好(別訝異,這兩字在公文上是常有爭論的)?那麼他最好先請他先聲名「離題」,因為他雖是跟你討論這篇文章,但卻不是在討論你真正要說的「主題」,如果不加上「離題」二字,整個的議論就會成為一個包裹。
在現在的網路討論中這種離題現象常會發生——大多數是因為錯認鑰句,抓不住重點;但有時則是因為某種特殊因素,比如:「你的句子用的過份強烈」。這裡像「你的句子用的過份強烈」裡反對的只是「句子強烈」,並不是反對所有主題,但是若不聲明「離題」,這反對就一股腦的將所有議論都包起來通通反對,這就是所謂的包裹。
中國人一向有個超級大包裹,也就是「名不正則言不順」。
許多的離題討論事實上有其必要,但是在欠缺了一個「離題」聲明後,這討論就成了混亂,甚至被倒楣的冠上陰謀。這種包裹手法常被運用在議事運作中,許多政治人物喜歡「故意離題,且不小心忘記聲明」來包裹整個案子。這是屬於較高深的辯論技巧,不是我們這要談的。
謬西 2003.08.03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