柒、《第四章 工具箱》四至五節

  第四節談的是「段落」。
  在這裡有段敘述:「最重要的部分就是段落,因為段落就代表書想表達的內容,段落等於書的地圖。」當讀到這時我掉淚了,買與讀這本書終於算是有了價值。在這之前,史蒂芬.金像是打太極拳般始終軟綿綿不著勁的,書已經看了一半,但卻還沒真正有系統的看到些什麼。
  在山上有雷轟、閃電,和密雲,並且角聲甚大。上帝的榮耀停於西奈山;雲彩遮蓋山六天,第七天牠從雲中降下了聖諭。救贖就在眼前,神的話語就刻在那石版上,是神親自用指頭寫的石版……現在只剩下一個問題了,這是塊「破碎」了的「法版」,整個第四節都有如史蒂芬.金的形容——超商賣的冰淇淋一樣飄忽(雖然連這句我也沒看懂,不過,我喜歡這句子)。
  我不想再花筆墨來批評這書的翻譯了,我只是好奇,有如「商周」這樣大的出版社竟然會允許如此粗糙的書出現,就算這只是一本食譜也不該如此不經心啊!有檢察官想過要控告他們嗎?這行為比強暴還要惡劣,不只是強暴了作者,還姦殺了每位買這書的讀者。對於擁有這本書的讀者我有個建議,蒐藏好傳給你的下一代,這書將會像變體郵票一樣值錢。

  這節裡我唯一算是看懂的地方是——組織性。史蒂芬.金說:「緊接在主句之後是支持前面的說法和解釋,這是用來強調作者想法,也支撐文章主題往下開展。」
  這段話看來相當複雜,難懂,並且史蒂芬.金接著又用了許多「飄忽」的「冰淇淋」來解釋什麼叫「組織性」。但在這我可以很確定的告訴你,史蒂芬.金想說的其實非常簡單,他所說的「組織性」其實不是個難懂的醫學名詞,而是——「邏輯」。
  若是不去理會那些神學上的爭議或問題,那麼《聖經》可以算是文辭最優美的一本書了(至少在英文或拉丁文版是這樣被認定的),這其中又以聖保羅的書信為最。如果注意這些書信的結構你會發現,使徒保羅大量的使用了三段論法,也就是——「大前提、小前提、結論」,我們知道聖保羅對「理則學」的學識連羅馬皇帝都佩服的(亞基帕王曾對保羅說,你這樣勸我,幾乎叫我作基督徒了)。使徒並沒使用太多複雜的技巧,他只是很清楚、很簡單的將三段論一段段清晰的陳述出來,如此,一篇篇紮實的、完美的文章就出現了。
  關於邏輯能力往往被許多作家所摒棄,越是名士派、越是東方神秘信仰者就越排斥邏輯,作家們喜歡把哲學家給歸類到科學家中;他們認為,好的藝術家應該要與理性的科學劃清界線。
  其實「邏輯能力」是一個作家必備的基本工具,就像是畫家不能沒有筆一樣,我知道中國非常多古文人對「墨」的製作過程到了瘋狂地步。我曾在網路上與一些文人打過筆仗,但很快的我就厭惡了,你幾乎很難能找到個「有能力辯論」的人,那只是在胡吵一通而已,遇到這些人真像是「秀才遇到兵」……這是普遍的通病,這些人還都寫文章呢!
  許多人的文章鬆散之極。他們在寫文章時會畏懼,若是旁線一多他們就會被自己吐的蜘蛛絲給纏死,這些人的文章只有兩個字可已形容——可怕。失去邏輯的文章就像是一堆各自活著的英文字母,每個字母都各有意義,但放在一塊就自謀生活了;就像史蒂芬.金這本經過翻譯的書。

  這節裡史蒂芬.金的提到了另個重要的寫作技巧——話題轉移。
  對話與心理描述孰重一直是備受爭議的,我個人屬於騎牆派,有時認為對話重要,又有時連續上萬字都沒有一句對話。無論怎樣,我認為一篇文章若需有對話出現,那這對話應該是用來表達一個「意向」或是「敘事」……許多作家愛用大量的對話,然後又無法駕馭這些滿地亂跑的毛線球,於是整篇文章就成了一場聽證會的現場實況報導;真實是真實了,只是這文章也被這些與情節無關的對話給拉入到毫無指望的沈悶漩渦裡。
  對話不該是任性的,漫無目標的,所以,精準的掌控對話成了寫作上一個極重要的技巧。而另一個進階技巧則是——如何讓對話活躍。舉個例子——假設我們要談一個母親對兒子新交往女朋友的好奇。
  「你可以不要把外套丟在沙發上嗎?」張媽媽緊盯著電視說,「那個小宣是你新的女朋友……」
  這裡一方面活生生的寫出了一個家庭的日常生活,另一方面,主題被適切的轉移、導入了。這是一個人說的兩句話,這兩句話雖無關連但卻是一口氣說完,於是這就成了一種趣味,跳躍式的趣味。想要更跳躍一點嗎?適當的跳躍可以形成張力,形成活潑,我們試著看這兒子的回答——
  「我餓了!」
  這裡兒子完全沒回答母親的話,在一般家庭裡這很正常的。到這裡你腦海中該浮現出一個 E 世代任性的青年,第一、這兒子正嘟著嘴拿起他經常隨性丟在沙發上的外套;第二、這兒子一點也不想跟他母親談他的新女朋友小宣;第三、你的身邊可能滿是這樣的青年,又或許你就是這個青年。
  「等你爸回來。」張媽媽換了個姿勢,但雙眼依舊是沒離開電視裡那對難分難捨的主角們,這對戀人彼此吸引的程度就像她與這電視間的關係一樣。「這小宣住哪,桃園嗎?」
  「對話一分為二」這是史蒂芬.金的解釋,「將事情導入一個新的方向」。
  我自己不但常這樣做,更喜歡將整場對話弄成像是毫無交集般,我認為這就是正常生活裡的對話,每個人都只關心自己。我還喜歡玩那種一方追問,而另一方顧左右而言他試圖脫身,對話的兩方就像是法庭裡律師們的辯詰。年輕時我非常喜歡看一些法庭實錄影片,兩造互相閃避以及攻擊,這些記憶現在成了我對話中最佳素材。

  這裡另一個意外被提到的話題是——詞句的過份優美。
  史蒂芬.金擔心某些句子的過份優美會變成過份的裝飾。其實在內心深處我很想能寫出像《人子》這樣美的小說,我之所以寫不出來不是因為故意而是因為能力……關於文章句子是否應該優美我不是有很多意見,主因是我本來就寫不出優美的句子。

  這節裡的最後一個零碎——標點。
  標點符號是目前網路寫作上最最混亂的,簡直要比「五胡亂華」時還要混亂。沒有人願意弄清楚標點到底是什麼,大家任性的用,隨意的用,就像是「南京大屠殺」裡那些日本兵一樣。我很好奇,為何一個人能學會數千中文字,但卻無法學會常用的十四個標點符號?
  其實我自己也用不好標點,主因是標點在許多地方有其曖昧之處。有些用法是可討論的,有些則有爭議,但有些則是定則沒得商量。對於標點使用我唯一的建議是——弄清楚它的意義,但不要過份拘泥,在不違背基本規則情況下,在任何你想下標點的地方下任何的標點。
  記住,我說的是在不違反規則的前提下……
  第五節算是個結語,這裡史蒂芬.金告訴我們,我們都是瑪莉.雪萊,都是上帝,而文章則是我們的弗蘭肯斯坦。
  「文字是有重量的」,不只是倉庫裡的搬運工人會告訴你,關於這點我相信你自己也能體會到的。這重量是來自於你用了多少的心力,流了多少的血汗,以及,某種無法缺少的天賦。我最缺乏的就是天賦,於是我只能加倍努力,希望讓我的弗蘭肯斯坦能活的比我長遠一些。

謬西 2002.10.22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謬西 的頭像
    謬西

    瘋狂打字工

    謬西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