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那篇指責我的文章,事實上有朋友特地 MAIL 給了我,之後,你的留言也是一樣。這是很奇妙的事情,人在剛離開一地時常會留下一些像是影子的東西,淡淡的鑲嵌在那,需要一點時間才會在歲月中磨淨消逝。
我猜你對村上春樹有著一些喜好,或是說迷惑,有誰能對他寫的東西不迷惑呢?好像懂了一些,但卻不是這樣清楚,在懂與不懂之間又捨不下丟不開。於是,這兒就出現了個很好的機會,讓我們討論一下,關於村上的那些亂七八糟的內心世界吧!
- Mar 14 Wed 2007 11:01
關於想像力 給天使塵
- Mar 14 Wed 2007 11:00
關於《外星人懺悔錄》 回應阿癡
以下是,因著一位偉大讀者的回應,而引發了我對創作上的一些自省,或許不是很重要,但大家就隨便看看吧!個人認為,一個作者要是不能經常性的自我反省,那幾乎就是完了。
關於《外星人懺悔錄》——回應阿癡
- Mar 14 Wed 2007 11:00
關於書裡的「性」問題
有寫文章的朋友問我一個問題,就是在文章裡,「性」該怎樣表達?這問題有些尷尬,雖然我們整天逛色情網站、滿腦子都是齷齪思想,但是公開來說總是不大方便……於是這裡我想要談談關於寫文章的一個抉擇——要不要寫關於色情這玩意?
有些人知道,但更多人不知道,謬西以前有個滿響亮的筆名叫F&J,在這筆名下少說有十來篇色情小說,也曾有人謬讚我帶動了一九九九年情色文學的文藝風。謬西的第二本書《誘惑鳥》封面被冠為情慾大師(廖輝英女士因此好像對我不大愉快)……電台專訪被問這問題時謬西吃了螺絲。第三本書《背德的貓》在華文網被歸類在情色文學。老天,真是想從良都難。
- Mar 14 Wed 2007 10:59
我看金庸
以差不多年紀的來說,我看金庸很早,大約是在高一時。那時金庸在台還是禁書,於是一些出版社用各種名字出版,像司馬翎、鏞公等等……那時我租到一套《大漠英雄傳》驚為天人,數年後又看了《小白龍》。可笑的是,直到解禁後我才知道這些原來是金庸的小說。
我不翻金庸小說已有數年,也不打算為寫此文再翻一次,就憑著一點印象寫吧!這印象有的甚為強烈,有得極為微弱……我不認為我說的一定會是對的,這只是我自己的私家感觸,所以我認為我大概一定是錯的。所以以下論斷完全是依著我的標準,而非公眾的標準,而論斷就是論斷,沒什麼好誇口的。
金庸承認自己曾抄襲大仲馬,這點我不以為有錯。書看多了抄襲難免,許多時候不是抄襲,而是不自覺的就用了一些段子、一些想法。我倒認為金大師這點可愛,光只這點就贏了其他眾人,不愧這大師之名。
- Mar 14 Wed 2007 10:58
關於風格轉換 給山貓安琪
那回,我跟山貓安琪聊作家風格的轉換,在說到大立必先大滅後就開始忙別的事弄得沒了下文,只是此事我一直掛在心上,怕是耽誤了人,心頭就這樣念啊念的怎都無法安歇。理論上,這段時間我算是告別文壇,當自己是個丟汽油彈、噴小蜜蜂、四處舉牌抗議的社會運動者。這回請先容忍我先恢復一下作家身份,胡亂寫上兩句吧!
前些時候在「優秀」的詩版,有幾位年輕詩人極其的推崇徐志摩,我也曾發表了一些不成熟的見解。老實說,我寫的東西本來就差,詩又是其中差到完全不敢寫的,直到現在還在為那次的發言感到心虛。
後來安琪也跟我提到這部分。較知名的前輩詩人對徐志摩的詩普遍印象不好,我個人認為原因是,這是他這人的文章到死始終是一以貫之,除了不切實際的浪漫外就還是浪漫。這點不能以他的早死作為藉口,因為徐志摩的創作年齡甚長,我想應該歸咎於他的文學才華其實也就到此為止吧!
- Mar 14 Wed 2007 10:58
文章的節奏 給無心
說到把音樂轉化成視覺效果,許多人第一個想到的就是《幻想曲》這部卡通,這是迪士尼於一九四○年時出品的,當時迪斯尼的廣告宣傳詞是——「聽」動畫並且「看」古典音樂。現在大家的電腦裡多少都會有一套以上播放多媒體的程式,就拿 M$公司內建的那套來說,有個玩意叫「氣氛」的,在其中你可以選擇水波、泡沫、暈眩等等一堆視覺特效來顯示聲波圖形,也就是音樂的節奏。
「節奏」這兩個字聽起來滿形而上的,是個極端抽象又難以具體形容的東西。事實上,現在我想要討論的「文章」之定義仍是屬於古老平面式無聲的文章,這篇文章並沒有打算討論那些有著聲光效果的多媒體小說或有聲書,所以,這裡我們談的就是最普通最基本的平面閱讀——怎樣讓別人從你打在一張紙上的鉛字裡讀出音樂的節奏。
沒錯,前面我說的是「音樂的節奏」,其實精確的說法應該是「類似於你聽音樂時發自內心的那種韻律感」。很多人說文章的節奏講的就是情節的快慢,我認為情節的快慢是節奏中最重要的一部份,也是最大的一部份,但並非是全部。不過在一開始時我們先談這最基礎也最重要的部分——情節快慢,一篇文章的節奏基本上是由情節速度來決定的。
- Mar 14 Wed 2007 10:56
寫作與閱讀 給「文字 PUB」第一期寫作班
連續幾天的重感冒,嚴重的疲倦感,讓心情盪到了谷底。不過我心情似乎從來也沒好過,所以感覺不出生活上有了什麼不同,唯一的變化是,我又翻出《麥田捕手》這本書,並且老老實實認真的再讀一遍。這幾乎是我的習慣了,像是種儀式,非常堅持的儀式……
有時我不能理解,我看了很多關於這本書的註解,他們說這本書的主角:「最後終於尋找到自己人生的方向」更惡劣的導讀會說:「主角在經歷了一整段憤世嫉俗的行為後,終於走進了正常社會……」這些人想必不知道,作者後來終於成功的搬進了森林,成功的離群索居。
這就是我的夢,在心情不好時這夢就更明顯了。我的一生也是這樣虛偽,從來沒膽子公然走進家門,被揍時只能選擇詛咒卻無能還手,在熱鬧與孤寂的中間點遊蕩著。我唯一想作的只是當個守望者,不需要太頻繁的與人接觸,靜靜地望著麥田裡孩子們歡樂的遊戲著。
- Mar 14 Wed 2007 10:56
我們不是在寫聖經 給阿離
在《聖經.啟示錄》的第二十二章十八與十九節,也就是整本《聖經》最後倒數第三與第四節,是這樣寫著的:
「我向一切聽見這書上預言的作見證,若有人在這預言上加添甚麼, 上帝必將寫在這書上的災禍加在他身上;
這書上的預言,若有人刪去甚麼, 上帝必從這書上所寫的生命樹和聖城刪去他的分。」
- Mar 14 Wed 2007 10:55
鑰句 在寫作與閱讀上的幫助
我相信,許多人都沒聽過「鑰句」這個詞,因為這不能算是很普遍、常用的句子,甚至只是特定人用的特定術語。沒意外的話,這個詞似乎只有基督徒在使用,是用來抓住聖經裡的那個點,也就是像是鑰匙一樣可以打開整段話的句子。還有一個詞是「鎖字」,,這詞過份吹毛求疵,後面我們會略略提到。
在這裡我們先談一下聖經的背景,這裡我們並想非真的想要討論聖經,無論是它的正確性或優美性,所以某些部分我們會直接剪掉略過,就像很久以前的電剪處一樣。
使徒保羅被公認為當時最有學問的學者,我這裡說的學問非單指神學(當然,在神學他絕對是的,整個基督教的神學基礎幾乎都是他建立的),這公認指的也不單是猶太人,更包含了那時整個西方世界加上統治者羅馬人……事實上,保羅的國籍就是羅馬人,不是買來的,而是一生出來就是。
- Mar 14 Wed 2007 10:54
寫作 我的作家生涯 讀後筆記 完
廿一、筆記的結束
在寫了廿章,至少六、七萬字後,我很不願意的告訴你一個事實,讀這一切其實並沒有多大意義。就像是史蒂芬.金說的:「在我寫這本書的過程中,其實信心相當不足」信心是一切的起源,沒有信心就不會有果實,問題是,這世界上有誰敢說他是滿著信心教導別直寫作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