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平板電腦的價位非常平民甚至於貧民化,但在從口袋掏錢之先,最好還是先搞清楚你打算拿它來做些什麼。其實平板電腦的功能非常陽春,幾乎完全沒法用在工作上……對不喜歡玩小遊戲,看電影也不想虐待自己眼睛,聽音樂用輕巧iPod的我來說,買平板電腦的原因就很有趣了。
  我是用平板電腦來校稿的,偶爾也用來上網查查資料,以及看看電子書等等。
  最早我是用Apple iPad(最早似乎也只有它)。老實說,iPad的平台封鎖性讓我相當火大,不過它的APP多,所以花點錢大致都能找到替代方案……但總是非常不爽。這不是重點,重點在iPad是否能提供我校稿需要的資源。

謬西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本片雖然找來了大導演保羅.海吉斯以及螢幕英雄羅素.克洛,加上現成且已被證明成功的劇本(本片翻拍自法國電影《一切為了她》Pour elle),而IMDb也拿到7.4的不錯分數;可票房就是差,差到爆……或許是太浪漫的緣故?
  全片重心幾乎都在羅素.克洛一人身上,他也演得非常賣力,角色類似於他在《驚爆內幕》(The Insider)裡那種手無縛雞之力的知識份子……我想問題就出在這,因為這角色不該只是個普通的知識份子,還得兼具《刺激1995》(The Shawshank Redemption)裡提姆.羅賓斯所飾演的高智商銀行家的「犯罪天分」——羅素.克洛演好了個「木訥的普通知識份子」,卻沒法同時表現出他也具有「犯罪天分」,以致於在電影後半段大大地缺乏了說服力。

謬西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在網路剛興起不久時,我曾建過個網站,一度會員高達數千,還因此上過電視新聞、被一些奇奇怪怪的雜誌、書籍報導過──很快我便開始厭倦了那種牽絆,就像是我現在擁有兩棟房子,感覺自己幹什麼都得背著這殼。
  我已忘記自己是在何時關掉那個「家」的,也不想記起,背叛自己感情畢竟不是件光榮事情。在我「離家出走」後,那網站靠著些熱心網友奇蹟似地自行維持了好一陣子,甚至在「虛擬主機」租貸時間期滿後,那些朋友們還另外找了免費的網路空間想繼續著「家」──當年那些年輕、有活力的朋友們,現在也都在四十歲以上了吧!
  網路是個既虛擬、又真實的環境,我雖長於交際,卻厭惡人際往來;可現在我唯一有的幾位知心好友,還都是當時從那「網路的家」裡認識的。在關掉網站後,這些年來我就像個遊魂似地在網上四處逛著,偶有些雜文發表,也是漫無目地的走到哪就貼到哪。

謬西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這是部需要非常專心才能看得懂的電影……放心,其實並沒有傳說中那樣可怕,在沒先偷看什麼「完全劇情解析」的情況下我一次就看懂了,或許是因為我習慣這類魔幻加上推理的玩意吧。主要也就是再觀賞時放開心胸,接受一切你所看到的不要排斥(要知道,夢的本質就是散漫、荒謬、不合理的)。很多人在藍色小盒子被打開,也就是女主角們大換名字後就開始崩潰了,緊接著又陸續看到一狗票前後湊不上情節的錯亂角色……其實重點在專心以及耐性,兩者都能做到不會太難懂的。
  我說的懂,不是網路上那些解析文所謂的懂,他們把故事的每分每秒都切開來一一解釋它的含意、象徵等等;我說的懂,就是我很清楚地把故事從頭到尾都弄清楚了:一個年輕女孩因為失戀加上明星夢碎而找兇手殺死了同性戀情人。在她自殺前做了個長夢,長夢裡跟現實有很多地方是相反的;夢醒後又有幾個回憶片段,這些片段則是真實的……如此而已。
  至於深一點的隱喻(按網路上找到文章,認為所有部分都是隱喻),比如計程車裡老夫婦詭異的笑,比如導演被妻子的情夫痛扁,比如烏龍殺手,比如大家都搞不太清楚是在隱喻啥的牛仔,還有主角姨父姨母變成小人又長大追著她跑等等;要不是我認為勿需刻意強解,要不就是影評的見解與我不同。

謬西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4) 人氣()

  火焰從地底噴出四面包圍著,伸手就是門卻怎也打不開來……楊呆坐在床上,好一會兒才意識過來今早的起床音樂是《我逃向何方》。
  「睡得好嗎?」對巴哈有種宗教性的莫名狂熱的蓋亞用著充滿朝氣地聲音說道,「昨晚你母親有來電。」
  真的是夢嗎?雖然不知道現在的確實溫度,但可確定這兒剛才絕對沒火噴出來過。楊此時吸入的是經過濾淨再生,帶著茉莉花香的清涼空氣。

謬西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不知道又是台灣哪個天才片商翻譯的偉大片名,把《Easy A》給翻譯為《破處女王》……老天,是故意想偽裝成A片好多賣點錢嗎?這樣惡意(這情況真可算是惡意了)亂翻譯片名,難道就沒法律或什麼可以管?起碼也該算是詐欺了吧——原本以為會看到A片的,卻連女主角的肚臍眼都沒看到;原本想看部有點深度YA片的,卻被片名嚇到沒敢買票或是租片。
  不過從另方面來說,這譯名倒陰錯陽差地符合了本片想要表達的某個重要現象:「謊言」,「謊言」的威力可以大到無堅不摧。

謬西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很難說這是部什麼樣的電影,你可以說它是亂七八糟的大爛片一部,也可以說它以新穎手段深刻地表達出了個新世代的世界觀(甚至超越了《特攻聯盟》Kick-Ass)。總而言之,就是角度問題;完全以你視角所在位置來決定這部電影是好是壞——本片風格強烈到,很難以客觀眼光看待……不過,就算是再怎麼擁護本片的朋友,大概都無法否認這是部用來「看爽」的電影。
  這告訴我們,如果你硬想要為本片安個「價值性」的意義,例如:「本片表現出了新世代青年的愛情觀」等等,只會把這「爽」字給弄得「教條化」,以致於就失去原汁原味毫無道理的「爽」了。
  像這種風格強烈的電影,必定會出現一批保守派的人士大大反對,尤其本片IMDb竟高達到7.8分,實在是太過份了太讓人生氣了。

謬西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他愛笑她迷信。她沒其他迷信,甚至可說是百無禁忌,唯一忌諱的就是「十三」這個數字——舉凡是每月的十三號,每日下午一點整,抽到號碼裡帶有十三的組合,大樓樓層等等,只要遇到十三就能讓她神經的像要崩潰一樣。
  「不過就是個數字,像是耶穌的死……但起碼妳得先相信耶穌不是嗎?」
  她並不相信基督教,也不相信其他宗教,她完全沒有信仰,是個再標準不過的無神論者了。於是就出現了邏輯上的謬誤——如果她不相信耶穌的神性,甚至不相信歷史上曾有過耶穌這人,又怎會對「十三」這個數字這樣懼怕?

謬西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這是部舉重若輕的電影,打著青少年的招牌,談的卻是相當嚴肅的世代間的差異,或是試圖想要為電影裡故事時間點的1994年做個歷史註記。
  1994年發生了什麼重要的事呢?1994年時,在911事件中因指揮表現得當而被稱為美國人英雄的魯迪.朱利安尼(Rudy Giuliani)初次當選紐約市長。從《維基》上我們可以查到,共和黨的朱利安尼在1993年競選時提出了與前任自由派市長大衛.丁勤時(David Dinkins)的「多采多姿的馬賽克」完全相反的政見:「解決紐約市的貧窮、福利制度、以及流落街頭的流浪漢數量,並且透過增進治安、公共建設、以及城市活化來達到改善紐約市形象的目標。」
  朱利安尼強調將注重警察部門在減低一般犯罪和騷擾罪行上的效率:「這是為了那些酒醉和吸毒乞丐所支付的道路清潔費、這是為了在那些汽車等候紅綠燈時有洗車伕清潔它們。這是一場對付髒污的大戰、對付那些由小販和乞丐留下的雜亂垃圾、對付那些在骯髒街頭露天販毒的傢伙。」

謬西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教育部國語辭典》對迷信的解釋有二:「對神仙鬼怪的盲目信仰」以及「泛指缺少科學論證基礎的信仰」,綜合來說,就是「盲目信仰」……什麼是「盲目相信」呢?我認為就是:「不顧一切的理智(比如在缺少科學論證基礎下)就這樣相信、無條件認同。」聖保羅對「信」有個非常精確的解釋:「信就是所望之事的實底,是未見之事的確據」(《希伯來書》11章1節)。
  所謂的理性宗教,也就是排除掉迷信部分後的宗教,是工業革命後人類的一個重大期盼。人們期望宗教能與科學相結合,兩者從此不再衝突攜手共進……二次大戰之後這需求變得更加殷迫,各宗教的基本教義派紛紛興起,並試圖以恐怖手段來達到傳達宗教義理之目的;於是宗教理智化成為了趨勢,也就是從宗教中除去迷信這個元素,讓宗教與狂熱迷信脫勾。
  而,我們真的可以從宗教中抽掉迷信,抽掉迷信後的宗教還是宗教嗎?

謬西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