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親在作菜上……嗯——批評父母是大逆不道的,且從基本上來說,我又有什麼資格可以說三道四呢?
  小時候,我家住在學校宿舍,雖然只有六七坪大,在卅四十年前時可比附近眷村要寬敞多了。但這要付出代價的。學校宿舍像是個遺世獨居的荒島,上菜市場買菜光騎單車都需要個十分鐘左右……於是,母親與其他女老師們(那時小學校好像都是女老師)一樣,在上午第二節下課時(第二節下課要做健康操,所以休息廿分鐘)集體溜到菜市場買菜,再匆匆地衝回家裡淘米煮飯。
  當年大家三餐都是在家裡吃,沒聽說過什麼自助餐這類玩意。
  更早,在還沒有大同電鍋時代我就沒印象了,好像聽說我們宿舍裡那一群老師共請了一位歐巴桑煮飯。有次好像是歐巴桑突然辭職還是什麼,於是這些悔人不倦的老師就得輪流蹺班,用煤球煮大鍋飯。
  聽來好像沒啥職業道德……呵!真的是誤人子弟。但那時代就是這樣,每個人都活得好有活力,也沒聽誰抱怨過,個個媽媽都三頭六臂的像個母夜叉一樣,無論是多堅硬的石頭縫裡她們都能開花結出果子來。
  於是,台灣在剛有電鍋時我家就有了,在剛有冰箱時,我家也立刻買了,不只是有,還是那種超大型的,可以放下一整週菜的。我想我痛恨一切科技的潛意識就從這兒時開始的。冰箱,冰箱是一切不幸之起源……從有冰箱後,我們就開始一吃再吃那種難吃到死回鍋熱過的食物。
  直到母親退休,她還堅持任何沒吃完的菜都該留個三天以上……
  離題了。其實也不算是離題,這兒介紹兩道菜給各位,都是我母親發明的獨家手藝(第二道菜只能算是種吃的方法,是在意外下的發現,就像是人類所有偉大的發明一樣)。這裡先說第一道菜:

  材料:
  蚌殼若干(用手捧起約一把……別逼我,我對蚌殼的觀念就是這樣)。
  嫩薑一塊(應該是算塊的吧!不用太大塊,一般大小即可)。
  蔥半把(十塊錢一把的那種,盡量買細一點的,切起來好看)。
  醬油若干(反正就是醬油,什麼牌子都可以,我只知道金蘭醬油)。
  醋若干(普通醋……老實說,我根本不知道黑醋、白醋要怎區分)。
  生菜若干(三、五片?我一點也不知道這玩意該怎樣買)。

  準備工作:
  蚌殼浸水數小時(去砂。數小時的意思就是很多小時,就是說我也不知道該浸多久……好像放在冰箱裡泡也可以?市場有沒有賣去過砂的?)
  嫩薑切泥(越碎越好……可以用果汁機來打嗎?好難切說。)
  蔥切花(切碎一點,這玩意是用來好看的,所以別切成蔥泥。)

  蚌殼放進滾水裡煮,我不知道要煮多久,總之就是你自己認為煮熟了就是煮熟了。這裡唯一的要求是,蚌殼蓋要煮到打開。要是蚌肉耐不住熱投奔自由逃離也不用緊張,一個蘿蔔一個坑,煮完找回來即可。
  小碗一個,倒入若干醬油,然後把薑泥、蔥花等等放入,用筷子輕輕攪和均勻,做成配料——用手指攪亦可,食指較佳,但事先請剪指甲以及洗手消毒等,且不要讓旁邊貓貓狗狗閒雜人等看到。
  準備大碟子一個,白骨磁最佳,越大越好。於盤底鋪上生菜,當襯底。
  用小湯匙舀起配料,小心倒入開口的蚌殼中,然後將一個個蚌殼放進盤子裡。一道簡單又好吃的冷盤就完成了。
  吃食時就直接拿起蚌殼,然後連配料吃……

  第二道菜其實很簡單,前面說過,這不是介紹菜該怎樣煮,而是介紹這菜該怎樣吃。鯉魚大家都很熟悉了,肉質細嫩非吳郭魚能比,但是刺多吃起來甚是討厭,所以現在大概很少家庭會把這玩意弄上桌了,以前風行的鯉魚三吃也改成為草魚三吃。
  這道菜的吃法是這樣的:

  紅燒鯉魚一尾,放進冰箱,等湯汁結成像是果凍狀就可以了。然後沾著醋吃,那味道像極了蟹肉……OK!我們都知道吃螃蟹有夠麻煩,花好大力氣才吃牠一點點肉,又會弄得一手腥味好幾天才消。嗯——吃鯉魚也是麻煩,但比螃蟹要好些,兩權相害取其輕。
  這純是因為我家長期吃回鍋菜後之意外發現,似乎黃魚或是其他肉質較細的魚類均可?不過用海魚這樣幹,實在是太浪費啦!

謬西 2003.05.11 重新整理於2011.03.20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謬西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